原创 心理中心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本文共1868字,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@Roozeboos 作者:芋圆 编辑:青心 美编:早花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,这个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在1948年设立的特别日子,始终在提醒我们:人类最本真的表情具有超越语言的力量。当我们对着镜子嘴角上扬时,一场神奇的神经化学反应正在大脑中悄然发生。 一、为什么微笑能让心情变好? 你有没有试过心情低落时硬挤笑容,结果似乎真的感觉好点了? 这不是错觉! 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“面部反馈理论”(Kraft, T. L., & Pressman, S. D.,2012) :我们运动的面部肌肉就像给大脑发送信号的 "小信使"。 当我们微笑时,特别是眼睛周围出现小皱纹的真诚微笑,脸颊和眼周的肌肉会被激活。 这些肌肉活动会通过面部神经传递到到大脑皮层,传递信号:"现在应该开心啦!" 心理学家Strack, F.等人在1988年做过一个经典实验: 一部分参与者需要用牙齿咬住铅笔,这样会自然牵动苹果肌;另一部分参与者则需要用嘴唇咬住铅笔,这样会没法微笑。 所有参与者一起看搞笑图片,结果发现: 用牙齿咬住铅笔的人觉得图片更有趣,心情也更好。 这说明,即使是 "假装" 的微笑,也能让大脑误以为真,释放出内啡肽、多巴胺这些让人快乐的 "天然止痛药"。 当然,这不是鼓励大家为笑而笑,能发自内心地露出笑容是最好的。心理学家Ekman和Davidson(1993)发现,眼角出现淡淡细纹的“真诚微笑”更能有效激活大脑的奖赏机制。打个比方,大脑里有个“快乐开关”,真诚微笑会让它亮起来,带来类似收到礼物时的愉悦感。 二、微笑是压力的“天然缓冲垫” (一)压力来袭时,微笑帮你“踩刹车” 当你遇到压力事件,出现心跳加速、手心冒汗的情况时,不妨试试先笑一笑。 研究发现,微笑能降低人的心率、血压,就像给紧张的身体按下“减速键”(Yim, & JongEun.,2016)。 比如,当你面对导师突然要求的艰巨任务时,尝试别皱着眉头,先对着镜子笑一下,身体的紧张感会减轻很多,思路也会更清晰。 实证研究也证明,经常练习微笑的人,焦虑感会明显降低:客服人员在打电话时保持微笑,不仅能让客户感觉更亲切,自己也更不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,减轻工作压力(Céleste M. Brotheridge, & Grandey, A. A.,2002)。 (二)微笑是会“传染”的正能量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,当看到别人笑时,自己也会忍不住跟着一起笑。 这是因为:我们的大脑中有“镜像神经元”,可以帮助我们“模仿”别人的情绪,具体来说,当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出某种情绪时,大脑会通过“镜像模拟机制”激活自身类似的神经活动,让我们产生相似的情绪体验,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。 比如,开会时领导微笑着说话,整个团队的气氛都会更轻松,大家也会更愿意积极参与。 这种“情绪传染”其实是人类的生存本能,婴儿在出生几周时就会使用微笑和父母互动。 微笑从婴儿时期起,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关系的“秘密武器”(Emde, R. N., et al.,1976)。 三、每天笑一笑,生活更美妙 (一)3个简单方法,让微笑成为习惯 1、镜子练习法:早上刷牙时,对着镜子笑,试着用手指轻轻提起嘴角,让眼睛也跟着“笑”起来。每天坚持15秒,成功开启好心情; 2、感恩微笑法:每天睡前记录下今天发生的3件确幸小事,比如同学的一句关心、路边的一朵花开、今天的好天气。尝试带着这份温暖自然微笑,愉快地进入梦乡; 3、环境提示法: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放置一些微笑的提示物,比如在电脑屏幕上贴一张卡通笑脸,在书桌上放一个微笑的玩偶,或者在手机壁纸上设置一张自己或和家人朋友开怀大笑的照片,这些提示物可以在不经意间提醒你微笑。 (二)注意!假笑太多会心累 需要提醒的是,长时间的“职业微笑”会让人感到疲惫,最好的办法是做到“表里如一”。在微笑时,想想开心的事,让笑容从心里长出来,这样既温暖别人,也不会委屈自己。 此外,小丘也想告诉大家,让大家多笑笑不是让大家要求自己只能拥有正向的积极情绪,当我们想哭、想生气的时候同样有权利去自由地发泄和表达。接纳自己的一切情绪,然后才是尝试学会更好地调整认知,用一些小tips让自己“多笑笑”,多点好心情。 结语:微笑是送给自己的“情绪礼物” 世界微笑日告诉我们,微笑这个最简单的表情,藏着改变生活的强大力量。从今天起,试着给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吧,它不仅是友好的信号,更是调节情绪的钥匙,能够帮你缓解压力、改善心情,甚至悄悄为身体健康加分。 小 丘 说 下次感到沮丧时,不妨先扬起嘴角,你的大脑和身体,都会感谢这个小小的举动。 参考文献 Céleste M. Brotheridge, & Grandey, A. A. . (2002).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: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"people work".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, 60(1), 17-39. Emde, R. N., Gaensbauer, T. J., & Harmon, R. J. (1976).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infancy: A biobehavioral study. Psychological Issues, 10(01), 1-200. Kraft, T. L., & Pressman, S. D. (2012). Grin and bear it: The influence of manipulated facial expression on the stress response. Psychological Science, 23(11), 1372–1378. Strack, F. , Martin, L. L. , & Stepper, S. . (1988). Inhibiting and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of the human smile: a nonobtrusive test of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. J Pers Soc Psychol, 54(5), 768-777. Yim, & JongEun. (2016).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laughter in mental health: a theoretical review. 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, 239(3), 243-249. 注:插图均由AI生成 原标题:《世界微笑日 | 当嘴角上扬时,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?》 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