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,是指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,用作描述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。在此格局下,人際關係就如將石塊投進水面而泛開的漣漪,以自己為中心,一圈一圈向外延伸,並按距離自己的遠近來劃分關係的親疏。即是有血緣關係的人比沒有血緣的人親近,而近親(三代以內血緣關係較近的親戚)又會比遠親(三代以外血緣關係較疏遠的親戚)親近。 傳統家庭的主要功能 發揮經濟功能︰傳統中國社會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導,需要大量勞動力。因此家庭規模愈大,人力資源愈多,代表經濟力量愈雄厚。以往人們以務農為主,視家庭為一經濟單位,需要集合成員的勞動力;而家庭則會為各成員提供衣、食、住、行所需,家庭成員須同居共財。 宗族延續及發展︰傳統家庭發揮着繁衍的功能,家庭成員透過生兒育女延續族群命脈,視傳宗接代為結婚的主要目的,並以延續家庭命脈為個人的重大責任。 社教化媒介︰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場所,父母及長輩會將生活技能、社會規範及價值觀等傳授下一代。 提供情感支援︰家庭是家庭成員共聚天倫,共同生活的主要場所,成員能從家庭中獲得歸屬感、安全感、關愛、接納及支持。 穩定社會︰傳統家庭定有家法族規,規範宗族成員的行為,並有長輩負責調解族內糾紛及協調族人,有利維持社會穩定。 宗教︰中國的傳統宗教形式不多,在家庭中崇拜祖先的禮儀,則可視為一種宗教的呈現。透過祭祀去懷念先人,有維繫家庭團結,慎終追遠及傳承的意義。 傳統家庭於現代生活中的改變 家庭規模變小︰現代人的婚姻觀念改變,受個人主義影響,選擇獨身或遲婚,單身家庭數目不斷上升。另外,不少夫婦婚後不再與原生家庭同住亦令家庭規模轉趨小型化。由於中國內地多年來推行一孩政策,亦局限了人們的生育需求。 經濟功能不再︰傳統家庭中成員需共同勞動獲得收入,再由家庭分配財產。而現代社會中,家庭成員大多從家庭以外賺取金錢,經濟相對獨立,有能力自組核心家庭。 養老觀念轉變︰現代社會的養老保障日趨完善,父母傾向依靠個人儲蓄,以至社會保障制度來養老,「養兒防老」觀念淡化,不再成為決定是否生育的重要因素。 打破性別定型︰隨着女性的教育水平提高,其社會及經濟地位亦不斷提升,減少對丈夫的依賴,夫妻關係逐漸平等,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的性別角色定型日漸被打破。